查看原文
其他

多灾多难的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,新冷战考验中国智慧

夏斐君 斐君思享汇 2019-11-04


前两天,南海上我海军冒着擦枪走火的风险,勇敢驱离美舰,很多人为之叫好。外交和军事上,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和强硬是必须的,但是如果陷入盲目乐观和民族主义情绪中,则非国家、民族之幸。

 

就在南海剑拔弩张的同时,美国公布了2018年最新经济数据,看到数据的时候,着实有点震撼。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当我们还在争论争论国进民退、担忧公私合营之际,大洋彼岸的经济是一片空前繁荣。



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,9月份美国失业率下降至3.7%,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102日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赞美国经济“前景相当乐观”,他感觉经济即将进入超低失业率和通胀温和的“历史罕见”时代。

 

8月底,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4.2%,这个增速与中国和印度这种新兴国家相比可能不算什么,对美国来说,这个数据已足够让人震惊。最近十几年,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徘徊在2%左右。欧元区能达到2%增长,就算经济景气;日本经济长期低迷,近几年回暖,也达不到2%。美国这样的体量和发展水平,能有4%以上增长,确实让人惊叹。

 

当我们低估这位“特没谱”的商人总统时,他已经带领美国经济达到巅峰状态。上一次美国经济如此强劲,还是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。巧合的是,特朗普一直宣称自己是里根的铁杆粉丝,里根经济学和里根代表的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价值观,也一直被特朗普奉为圭臬。



特朗普的施政纲领是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这里的伟大不光是经济繁荣、国力强盛,还要承担起世界领袖的角色。这个“再次”表明,他是有样本的,政经深读理解,他的样本就是里根时代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。特朗普不会走向孤立主义,他追求的是传统保守主义基础上美国文明的优越感,和以超强实力为基础的霸权和领导地位。

 

梳理特朗普这几年的治国理政,会发现他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小政府,和企业家主导的创新型社会。特朗普的执政理念,有三大关键词:

——减税、削减福利

——打造小政府

——激发企业家的创新

 

在这三点上,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与中国可谓格格不入,中国模式也有三个重要方面:

——依赖高税收

——大政府、全能政府、举国体制

——干预经济、国强民弱、企业家精神缺失

 

近几年,随着中国对外主动积极宣传“中国模式”和“一带一路”向西方国家传统势力范围的推进,中国道路、中国模式与所谓“华盛顿共识”渐成分垒、对决态势。这种对垒,不由得让人想起80年代的国际态势。

 

80年代,改革开放之初,里根、撒切尔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邓小平是当时的市场化大潮的倡导者(尽管在北京,邓小平与撒切尔就香港问题剑拔弩张,但市场化、私有化、小政府的治国理念是近似的),与当时的苏联模式针锋相对,中国当时也是美欧日发达国家的准盟国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当时世界市场化大潮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 

吊诡的是,2018年,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,特朗普、安倍、英国的梅姨乃至传统偏左的欧盟都逐渐“右”转,拥抱保守主义,集体抨击高税收和大政府。年中政治局会议上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是“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”,最高领导不断提及的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所指的绝不是简单的贸易战,而更多是中国模式、中国道路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抵制。

 


历史总是很讽刺,40年前,改革开放之初,中国成为西方的准盟国,利益和价值观上均有交集,与西方一道,终结了苏联。40年后,历史轮回,中国成为当年的苏联,中国终于站到俄罗斯的前面,成为美帝的头号对手。

 

然而,中国与苏联毕竟不同,没有那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。中国文化是极度务实和非常包容的,意识形态和各种主义对于中国人来说,更多是工具而非信仰。所谓中国模式,不过是中国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的产物。

 

举国体制也好,强政府也好,宏观调控的威力也好,国家资本主义也好,这些所谓“中国模式”,一方面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,绝不会轻易放弃,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,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,后面加了一句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”的原因;另一方面也是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所说的后发劣势,是一种路径依赖,很难走出来。

 

最高层对中国模式的优劣自然洞若观火,也一直在努力规避其劣势。李总理上任以来,就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,全力推进“放管服”(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),李一直强调,“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,大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。”

 


这几年,国务院的施政重点,举凡行政审批改革、负面清单、自贸区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减税的动议等等,都是意图对中国模式补缺补漏,克服其弊病。其实,李上任以来的思路就是这个,改革的市场取向、为民间活力、为民营经济、为市场主体营造好环境,几年来可以说一以贯之。

 

然而,作为一个超大国家,中国在发展道路上的改弦更张向来极为慎重且过程缓慢,须臾难以变更。几年来,国家的航向在不断校正,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做艰难抉择,努力寻找最佳的平衡点。

 

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,普通民众看到的是克强经济学从火热到不再提及,看到的是尽管深改几年,但民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并不强,看到的是一面推进简政放权,一面民企感叹压力空前,于是才有了对国进民退的担忧。冒昧揣测,这些都不是最高层有意为之,而是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,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的必须代价。

 

可见,走出路径依赖、去除发展模式的痼疾、打破利益格局、调整利益分配是多么不容易。治大国若烹小鲜,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本就非常艰难,考验治国理政水平,摸索中的教训和经济波动,或者“忽左忽右”、进一步退一步再进一步,其实都很正常。

 


惟愿治国者真正找到革除弊病的良方,最大化中国模式的长处,最小化中国模式的劣势。中庸和平衡本就是中国智慧的精髓,相信治国者一定能在政府和市场之间、在中国模式和普世价值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。

 

话题扯远了,接着说所谓新冷战。今天如果真的再来一场冷战的话,中西之间最重要的战场还是经济和贸易,经济战靠谁去打?靠企业,靠企业去拼技术、拼产品、拼市场、拼创新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中国如果要迎战,就必须为企业打造最好的后勤和环境。

 

企业的活力、民间的信心、普通民众阶层上升的期待,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,这些都是国力之根本,只要国民和企业对未来充满希望,有良好预期,即使真的来一场新冷战,我们也不怕!

 

19498月,建国前夕,美国发布中美关系白皮书,正式与“红色中国”决裂,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启程返美。就在国内各界因中美关系决裂而担忧之际,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《别了,司徒雷登!》一文,他以一贯的大无畏和革命浪漫主义语调说道,“司徒雷登走了,白皮书来了,很好,很好。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。”

 

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“外部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,内部需要革除中国模式的弊病,很好,很好,这两件事也是值得庆祝的。”它促使我们对自身进行反思和审视,促使我们更加看清自己和外部世界,从而更加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
 

写到最后,忍不住发一句感慨,多灾多难的中国,走到今天有太多不容易。不管有没有新冷战,我们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,绝不能重蹈其覆辙。惟愿古老的中国智慧和今天高层的治国理政水平,能护佑我中华转危为机!

 

往期精彩文章:

中美关系多事之秋之际,不由得想起邓公的对美外交智慧

关于当前经济真相,这位市委书记说了一些大实话

复盘瑞典游客事件:拙劣的推手和越来越理性的网友

国进民退不是政府想要的,也绝对不是大趋势

扼腕叹息: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自毁长城的发展思路,遗患至今!

顾城谈毛泽东:一个诗人眼中的另一个诗人

新一轮刺激终于来了,而这是国企的春天,民企还是勒紧裤腰带吧

“骗地”、盖楼、升官三部曲:王石、华大基因和地方政府的精诚合作

邓小平晚年谈得最多的,并不是改革开放


觉得本号不错,请长按二维码关注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